朋霍费尔与刘晓波


死于纳粹集中营的朋霍费尔所表现出的圣徒人格,正是来自坚守信仰的乐观主义。1939年,纳粹的恐怖统治正在德国肆虐,希特勒也已经开始把战火烧到欧洲,正在美国巡游讲学的朋霍费尔公开抨击纳粹主义。他本可以留在美国,但是,在安全的美国隔着辽阔海洋谴责纳粹,对于他来说无疑于灵魂犯罪,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:“我来美国实在是一个错误。假如此时不分担同胞的苦难,我将无权参加战后的重建。”这与其说是向朋友表白,不如说是自我激励。他离开自由而光明的美国,回到极权而黑暗的故乡。结果是他早就预料到的:他因反纳粹而被捕入狱,被关进佛洛森堡集中营。在胜利前夕的1945年4月9日,也就是在盟军解放这座集中营的前一天,他被押赴刑场。
从被关进集中营的那一刻起,朋霍费尔就清楚地意识到了死亡,但他始终没有后悔当初决然回国。从他留下的《狱中书简》中看,在失去自由并随时可能走向终结的苦难中,他始终平静地对自己微笑,也在信中向家人传递着乐观的信心。他之所以能够保持绝境中的希望,发出开朗而令人惊奇的笑,就在于孕育他的精神生命的母体是诞生奇迹之地——信仰。他的文字不只是用来表达悲哀了,更是表达欢乐的,其份量沉得比任何绝望都丰富。他在临刑前向狱友告别时所说:“这,就是终点。对我来说,是生命的开端。”
虽然,朋霍费尔的肉体已经无法加入重建者的行列,但他以生命的代价分担了同胞的苦难,赢得了参加战后重建的充分资格。他的行为本身和留下的《狱中书简》,深深地影响了二战后的西方神学,为德国、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人格及精神遗产:以一个甘愿上十字架的殉难者的不朽亡灵,保留了面对灾难和死亡的乐观态度,参与了人类的精神和信仰的重建。狱中的朋霍费尔,既悲观又乐观:他的悲观主义——不让幸福变成甜蜜的毒药;他的乐观主义——不让未来落入恶棍之手。
朋霍费尔是自投地狱,但他微笑着面对苦难和死亡,却在人间地狱中成就了信仰的天堂。

刘晓波文章内减缩部分内容
http://www.liu-xiaobo.org/blog/archives/8059

刘晓波:铁窗中的感动——狱中读《论基督徒》


文章来源
Wenli Xu先生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《兄弟,那一天你倒在了广场》(朗诵稿)

世卫梦魇:谭书记为啥和台湾过不去?

李沉简:挺直脊梁 拒做犬儒(北大一二〇纪念)